Monday, April 02, 2007
迪特里希 Josef Sepp Dietrich
直接拿老爸的勳章來用.
武裝親衛隊裝
甲兵司令Dietrich一級上將於希特勒山堡所拍的彩色照片.
Josef Sepp Dietrich (May 28, 1892–April 21/22, 1966) was a German Waffen-SS general, an SS-Oberstgruppenführer, and one of the closest men to Hitler. For his wartime services, he was one of only 27 men to be awarded the Knight's Cross with Oak leaves, Swords, and Diamonds.
個人檔案:
出生日期:1892年5月28日
出生地:哈萬根(Hawagen)
死亡日期:1966年4月22日
死亡地:路德維希斯堡(Ludwigsburg)
納粹黨籍編號:89 015
黨衛隊員證號:1 177
職務:
党衛隊第1突擊隊領袖(1928年6月1日--1928年8月1日)
第1党衛隊旗隊指揮官(1928年8月1日--1929年9月18日)
黨衛隊“拜恩”旅旅長兼党衛隊上巴伐利亞大隊領袖(1929年9月18日--1930年7月11日)
党衛隊第1區隊領袖(1930年7月11日--1932年8月11日)
党衛隊“南方”大隊領袖(1930年10月31日--1932年10月1日)
党衛隊第4區隊領袖(1931年7月11日--1932年8月1日)
党衛隊“北方”大隊領袖(1932年10月1日--1933年4月19日)
党衛隊“東方”大隊領袖(1933年10月1日--1933年11月16日)
黨衛隊“東方” 高級區隊領袖(1933年11月16日--1939年11月14日)
“元首”護衛隊指揮官(1932年2月29日--1933年3月17日)
柏林党衛隊戰旗護衛隊指揮官(1933年3月17日--8月2日)
柏林党衛隊特別行動隊指揮官(1933年8月2日--9月3日)
“阿道夫•希特勒”旗隊指揮官(1933年9月3日--11月9日)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指揮官(1933年11月9日--1934年4月19日)
“阿道夫•希特勒”党衛隊警衛旗隊指揮官(1934年4月19日--1940年8月19日)
“阿道夫•希特勒”党衛隊警衛旗隊旅旅長(1940年8月19日--1941年5月9日)
“阿道夫•希特勒”党衛隊警衛旗隊師師長(1941年5月9日--1942年9月9日)
党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師師長(1942年9月9日--1943年6月4日)
党衛軍第1“党衛隊警衛旗隊”裝甲軍(1943年7月27日--1944年10月24日)
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1944年8月9日--8月31日)
第7集團軍司令(1944年8月31日--9月11日)
党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1944年10月24日--1945年5月8日)
榮譽:
- 二級鐵十字勳章 (1917年11月14日),
- 黑色負傷紀念章,
- 奧匈帝國勇敢勳章
- 一級鐵十字勳章 (1918年6月),
- 1918年版銀質坦克作戰章
- 三級巴伐利亞榮譽服役章
- 三級配劍王冠飾巴伐利亞軍事功勳獎章(1918年7月5日).
- 二級施萊西施鑒定章(1921年)
- 一級施萊西施鑒定章(1921),
- 1914-1918配劍戰功十字榮譽勳章
- 党衛隊全國領袖榮譽賜劍
- 黨衛隊骷髏戒指
- 納粹黨血之勳章 (1933年11月9日),
- 納粹金質黨章 (1933),
- 金質國家體育獎章
- 金質衝鋒隊體育獎章
- 二級德國奧林匹克榮譽勳章
- 義大利王冠飾十字勳章
- 合併奧地利獎章
- 合併蘇台德獎章
- 布拉格城堡徽標
- 1939年版1914二級鐵十字勳飾 (1939年9月25日)
- 1939年版1914一級鐵十字勳飾(1939年10月27日)
- 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0年7月4日)
-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12月31日)(全軍第41位)
- 東線作戰紀念章
- 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3月14日)(全軍第26位)
- 薩沃亞軍事功勳十字勳章
- 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4年8月6日)(全軍第16位)
- 鑽石飾金質飛行員/觀測員組合獎章
- 黨衛隊長期服役獎章
- 國防軍25年榮譽服役章
- 銀質納粹党榮譽服役章
- 二級配劍羅馬尼亞王冠勳章
軍銜晉升:
黨衛隊突擊隊長 1928年6月1日
党衛隊突擊大隊長 1928年8月1日
党衛隊旗隊長 1929年9月18日
党衛隊區隊長 1930年7月11日
黨衛隊地區總隊長 1931年12月18日
党衛隊副總指揮 1934年7月1日
党衛隊全國總指揮兼武裝党衛軍大將 1944年8月1日
簡歷:
* 約瑟夫•迪特裏希(Josef Dietrich)於1892年5月28日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施瓦本地區的哈萬根(Hawagen),綽號“塞普”(Sepp)。父親是一名包裝品生產商。他還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兩個弟弟後來均在一次大戰中陣亡。童年的迪特裏希於在家鄉的公立小學(Volksschule)就讀兩年後,於1900年隨家人一起遷居到巴伐利亞州阿勒高(Allgau)地區的肯普騰(Kempten),並進入當地公立小學繼續學習。六年後,他從學校裏畢業,成了一名拖拉機司機。從1907年起,他先後輾轉奧地利,義大利,最後來到瑞士的蘇黎士。他在這裏的一家旅館裏做了學徒。
* 1911年,迪特裏希回到肯普騰,於10月18日參加了皇家巴伐利亞陸軍,所在部隊是第4巴伐利亞“Konig”野戰炮兵團第2連。但是在這一年的11月17日,他卻因為一次墜馬受傷而被迫退役。之後他回到家鄉找了一份送麵包的差事。到1914年的8月6日,迪特裏希終於得以重新參軍,在第7巴伐利亞野戰炮兵團服役。10月他又轉入第6巴伐利亞預備野戰炮兵團服役,並參加了大戰。一個月後,他在戰鬥中分別被刺刀刺傷左眼和被流彈擊傷左胳膊。傷癒後,他在位於桑霍芬(Sonthhofen)的巴伐利亞炮兵學校進行了一段時間培訓,于1915年夏返回第7野戰炮兵團。結果他於第二年春再次負傷:被彈片擊傷頭部。恢復後,他於1917年1月被編入第2突擊營第10步兵炮連。1918年2月19日,他被轉入巴伐利亞第13坦克突擊特遣隊(Bayerische Sturmpanzerkampfwagen Atellung 13),所在坦克是一輛綽號為“莫里特茲”的“馬克”IV型坦克。該輛坦克于同年5月31日被擊毀,隨後他又換乘了一輛繳獲的英軍坦克。不久他被晉升為下士(Unteroffizier),並於11月20日被調回老部隊第7巴伐利亞野戰炮兵團服役。1919年3月26日,迪特裏希以副軍士長(Vicemachtmeister)軍銜退役。在大戰中戰功卓越的他獲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三級巴伐利亞軍事服役章,奧匈帝國勇敢勳章和銀質坦克作戰章等多枚獎章。
* 退役後,迪特裏希於1919年4月4日來到了慕尼克。6個月後,他加入了巴伐利亞的州員警(Landspolizei),在第1州員警大隊服役,軍銜為員警少尉。從1920年2月24日到1927年,他一直負責指揮該大隊的偵察排。在此期間他分別於1923年和1924年晉升為員警中尉和上尉。在1920年的7月5日,迪特裏希還利用假期時間加入了西里西亞地區的“自由軍”的第1團第2連,與上西里西亞地區的波蘭叛亂者作戰。1921年,他第一次見到了希特勒,並參加了後來的“啤酒館暴動”。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他在希特勒的組織裏還並不活躍。1927年,迪特裏希離開了州員警部隊,先後在一家奧地利煙草公司和海關部門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又被一家叫“藍馬”的加油站聘為經理。直到1928年的5月1日,他加入了納粹党,並於5天后加入了黨衛隊。
* 迪特裏希被編在慕尼克的黨衛隊第1突擊隊。於6月1日他被任命為黨衛隊突擊隊長(Sturmführer),擔任慕尼克第1党衛隊突擊隊領袖。同年8月1日,他又被任命為剛組建的第1党衛隊旗隊指揮官,軍銜晉升為黨衛隊突擊大隊長(Sturmbannführer)。第二年9月18日他又被晉升為党衛隊旗隊長,擔任党衛隊“拜恩”旅(SS Brigade “Bayern”)旅長。到1929年9月18日,他又成為黨衛隊上巴伐利亞大隊領袖。到1930年7月11日,他被晉升為党衛隊區隊長,擔任党衛隊南方地區領袖。在這一時期,雖然納粹黨內還不為黨衛隊發薪水,但是其中許多人都兼任黨外職務。迪特裏希就在一家公司裏兼任包裝工作,此外他還擔任著希特勒的私人保鏢。同期他還是慕尼克地區的黨衛隊第1區隊(Abschnitt I)領袖和党衛隊“南方”大隊的領袖。
* 到1931年4月,迪特裏希的指揮下已經有7個團的人員編制,其中兩個在慕尼克,其他在紐倫堡,蘭德舒特,斯圖加特,凱澤斯勞騰和海德堡各分佈有一個。從7月11日到8月1日,他又擔任了黨衛隊第4區隊領袖。同年12月18日,他被晉升為黨衛隊地區總隊長。1932年10月1日到1933年4月19日,他又擔任了組建於漢堡的黨衛隊“北方”大隊第一任領袖。在此期間,他還學會了駕駛飛機。1933年10月1日,他被任命為黨衛隊“東方”大隊指揮官,直到11月16日被庫爾特•達呂格(Kurt Dalüge)接任。從1933年11月中旬開始,他又擔任黨衛隊“東方”高級區隊(Oberabschnitt)領袖,直到1939年11月14日。(此時,該區重新更名為黨衛隊“斯普雷”大區。雖然迪特裏希之後一直在武裝党衛軍任職,但是他仍然一直擔任該大區的名義領袖到戰爭結束。)在此期間,他還於1934年7月1日被晉升為党衛隊副總指揮。與其他大區領袖所不同的是,迪特裏希從未被授予党衛隊和員警高級領導人的職務。此外在1932年8月30日,迪特裏希還獲得了德國國會議員的資格。另外,從1932年2月29日到1933年3月17日,他還是希特勒私人衛隊—“元首”護衛隊的指揮官。1933年3月17日到8月2日,他擔任了壯大後改編的柏林党衛隊戰旗護衛隊(SS Stabswache Berlin)的指揮官。隨後,這只部隊又改編為柏林黨衛隊特別行動隊(SS Sonderkommando Berlin),迪特裏希繼續指揮至1933年9月3日。
1933年9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旗隊正式成立。迪特裏希擔任指揮並領導其于同年11月9日發展成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1934年4月1日,該旗隊又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党衛隊警衛旗隊(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同時在党衛隊全國領袖的命令下,“阿道夫•希特勒”党衛隊警衛旗隊歸入到政府部門下,這樣他們可以領取州政府發放的津貼。迪特裏希宣稱,由於黨衛隊已經歸為政府管轄,就應當視同為軍隊,所以党衛隊成員們也應該同軍人一樣享有政府所規定的福利。起初政府部門拒絕將黨衛隊員們視為軍人,但是最終還是同意了。1934年6月30日,迪特裏希陪同希特勒乘坐飛機到達慕尼克。在上層人物達成了一致後,迪特裏希乘飛機回到柏林,奉命組織了行刑隊槍決了一批衝鋒隊的高級領袖。
* 1939年戰爭爆發後,迪特裏希指揮警衛旗隊參加了波蘭戰役。但是黨衛隊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卻很差,甚至於曾經被波軍包圍而要求助於友鄰的正規國防軍部隊。1940年3月,警衛旗隊正式歸屬為武裝党衛軍,迪特裏希也被授予了武裝党衛軍上將的軍銜。他所指揮的團級規模的警衛旗隊編入德軍B集團軍群參加了法國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警衛旗隊表現不錯,他們不顧傷亡的勇敢精神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上級的報告中特別表揚迪特裏希“在奪取瓦唐(Watten)附近的Aa運河橋頭堡的戰鬥中,表現出極為堅定的決心。這種決斷力最終保證了我軍在法國北部的奇襲以及以後一系列行動的勝利。和在波蘭戰役中一樣,他與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配合作戰時再次顯示出了個人勇敢的行為和親密的同志般的友情。”1940年7月5日,迪特裏希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1年,在德軍進攻巴爾幹半島的戰役中,迪特裏希率領擴編為旅級規模的警衛旗隊作為裝甲先頭部隊,大膽穿插於希臘的山地地區,並成功地一舉切斷了希臘軍主力與英國遠征軍的聯繫。不久被合圍的希軍投降,迪特裏希代表德軍接受了希軍指揮官的投降。同年的5月9日,警衛旗隊擴編為師級規模,迪特裏希順理成章地擔任了師長。在第2年的9月9日,該師正式更名為更名為党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師(SS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簡稱為LSSAH師。
* 蘇德戰爭爆發後,迪特裏希指揮LSSAH師歸屬於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龍德施泰特元帥)的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群,再次作為進攻矛頭,參加了烏曼合圍作戰。隨後他們又隨第11集團軍向東進攻羅斯托夫。1941年12月31日,迪特裏希的傑出表現為他的騎士鐵十字勳章上加上了橡樹葉飾。希特勒也為此也大為稱讚“我最引以為豪的部隊在你的指揮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943年3月16日,迪特裏希又因為成功指揮部隊經過四天殘酷戰鬥重新奪回了重鎮哈爾科夫,被授予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6月4日,迪特裏希將師長職務轉交給了他的愛將提奧多爾•威施(Theodor Wisch)。
在經過短暫的休假後,迪特裏希於1943年7月23日開始組建一隻新的部隊。這只部隊於7月27日在柏林的利歇爾費爾德(Lichterfelde)成立,命名為党衛軍第1“党衛隊警衛旗隊”裝甲軍(I SS Panzerkorps “Leibstandarte SS”)。迪特裏希擔任該軍第一任軍長,指揮該軍參加了1944年的諾曼第防禦作戰。8月6日,他因為在諾曼第戰役中指揮第1裝甲軍進行了出色的防禦戰,獲得了鑽石飾級別的騎士鐵十字勳章(党衛軍中僅有兩人獲得該榮譽)。到10月24日,他將指揮權移交給赫爾曼•普裏斯(Hermann Priess)。實際上在此之前的8月9日他就已經離開了第1裝甲軍,在普裏斯正式接任前該軍先後由迪特裏希的參謀長弗裏茨•克雷默(Fritz Kraemer)和格奧爾格•科普勒(George Keppler)臨時指揮。而早在1943年8月,迪特裏希也曾離開過該軍。他當時是被派遣去義大利解除意軍的武裝。1944年8月1日,約瑟夫•迪特裏希被晉升為党衛隊全國總指揮兼武裝党衛軍大將。本來希特勒早在1942年4月就擬訂授予他這個軍銜,但是由於保羅•豪塞爾(Paul Hausser)是第一個組建成党衛軍軍級規模部隊的人,所以晉升被延後了。同時迪特裏希還被授予了武裝党衛軍裝甲兵大將的榮譽軍銜。
1944年8月9日,迪特裏希奉命接任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前任海因裏希•艾伯巴赫(Heinrich Eberbach)被派遣去組建一只用于在阿弗朗什(Avranches)進行反擊的特種戰鬥部隊。迪特裏希在8月底被陸軍上將哈索•馮•曼托費爾(Hasso Von Manteuffel)接替。之後他又臨時擔任了第7集團軍司令,因為前任豪塞爾負傷。9月14日,在向希特勒報導之後,他被告知將再次被派遣去組建一隻新的軍團。迪特裏希奉命於9月底在赫爾福德(Herford)附近開始著手組建。該部隊於10月24日正式成型。該部隊由党衛軍第1和第2裝甲軍組成,被命名為第6裝甲集團軍。1945年1月31日,該集團軍又更名為党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6 SS Panzerarmee)。迪特裏希擔任該集團軍司令直到戰爭結束。該集團軍先後參加了西線的阿登反攻戰役和東線的“春醒”反擊戰役,均以失敗而告終。其中在“春醒”作戰中,迪特裏希的部隊在巴拉頓湖附近對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進行進攻,但在優勢敵人面前被迫後撤。希特勒得知後非常憤怒,下令參與進攻的LSSAH師和“希特勒青年”師取下印有他的名字的袖標,因為“他們已經被證明不再享有該榮譽”。迪特裏希對此也反應出非常的不滿。不過在進入匈牙利前,出於保密,迪特裏希早已下令部隊卸掉了袖標。
* 1945年5月初,迪特裏希在妻子陪同下于聖帕爾敦(St Palten)西部的克列姆斯(Krems)向美軍喬治•巴頓的部隊投降。被捕後,他被關押於庫夫斯騰(Kufstein)直到8月15日,又被轉往奧格斯堡(Augsburg)。他的妻子也同時跟隨他到那裏,為他筆錄一份戰爭回憶。在那裏他還第一次受到審訊。10月,他又被轉押到路德維希斯堡附近的祖芬豪森(Zuffenhausen)。11月5日,他被押往紐倫堡。1946年的3月16日,他又被轉到達豪。在那裏他接受了三周關於戰爭罪行的審訊。5月16日,負責調查審訊馬爾梅迪屠殺戰俘事件的法庭宣佈判處迪特裏希25年徒刑。隨後他被轉到蘭德斯堡(Landsberg)監獄服刑,直到1955年10月22日假釋出獄。
* 出獄後的迪特裏希移居路德維希斯堡。1956年8月他又被慕尼克地方政府逮捕,罪名是於1934年6月參與槍殺衝鋒隊領導人。第二年的5月14日他被法庭判處18個月監禁。1958年8月7日,他又繼續開始自己的監獄生涯,直到1959年2月2日由於心臟和腿部血液迴圈問題被釋放。後來他全家在路德維希斯堡定居。迪特裏希在餘下的時光裏除了盡自己的全力協助党衛軍老兵互助會(HIAG),就是休閒打獵。1966年4月21日,約瑟夫•迪特裏希因心臟病發作在家中去世,享年73歲。大約7000名前党衛軍成員出席了他的葬禮,他的前任參謀長﹑党衛軍第2裝甲軍軍長威廉•比特裏希致了悼詞。
* 約瑟夫•迪特裏希身材矮小,生性好鬥,缺少文化教養。他酷愛喝酒,打獵和摩托車比賽。他喜歡戰鬥,無論是在啤酒館還是在戰場上。他的勇氣是無人質疑的。他的命令對敵人往往顯得很殘忍,但是對自己的戰友部下卻又無比親密。由於沒有接受過正規軍校教育,迪特裏希只能用有限的能力來行使指揮權。但是無論問題多麼棘手,他總是盡力而為。他自己也曾承認以他的能力最多適合指揮一個團。因此,深知自己能力有限的迪特裏希總是放手將大規模作戰計畫部署交給他得力的參謀人員去處理,這樣的效果也十分有效。當然這和他身邊有著得力的助手是分不開的(比如他的參謀長弗裏茨•克雷默少將)。迪特裏希在下級官兵的心目中就是一位慈祥的父親。一次大戰時軍士出身的他總是像關心孩子一般地善待他的部下,士兵們也親切地稱呼他的綽號:“塞普”。雖然表面上他是個絲毫不打折扣地服從命令的軍人,但是一旦當命令危及到他的部下的福利時,愛兵如子的他會毫不猶豫地和上司甚至是希特勒爭辯。這一點從1945年的匈牙利戰役中充分體現出來,當希特勒寄予厚望但卻不可能勝利的戰役以失敗告終後,戈倍爾公開宣稱“塞普”•迪特裏希欺騙了元首,沒有全力動用他的部隊投入進攻。希特勒更是憤怒地下達了剝奪迪特裏希的部隊佩帶袖標的權力。迪特裏希則氣憤地回絕了這個命令,並為此最終與其鬧翻。
* 迪特裏希曾於1921年2月17日與一位叫芭芭拉•塞德爾的姑娘結婚,但是由於塞德爾一直沒有生育,而迪特裏希又看上另一位叫烏爾蘇拉•布倫納的美麗姑娘,兩人最終於1938年離婚。烏爾蘇拉•布倫納本來於1935年4月11日嫁給了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卡爾•布倫納(Karl Brenner)。他們於1941年12月1日離婚。迪特裏希最終於1942年1月19日和這位布倫納女士喜結良緣。他們生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是在烏爾蘇拉•布倫納與前夫離婚前生下的。但是同為納粹高官的卡爾•布倫納平靜地對待此事,他依然保持著和迪特裏希的友好關係。迪特裏希夫人于198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