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THE MAGIC FLUTE SONGS

Tuesday, June 13, 2006

 

Dr Joseph Goebbels



電影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中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講的一段話讓人深思:我們納粹黨是人民投票選舉出來的,今天就是把國家帶向毀滅,也是人民的選擇。〈很多人都忘記希特勒也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
民主政治的真義是責任政治,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投下的一票負責,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如果選錯了人自己就要把苦果吃下去。
戈培爾還說過: 宣傳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征服民眾. 他深信謊言重復多了就可以成為真理.所以論點要清楚,有力,至於是否是事實那並不重要,只要能服從策略的需要和達到目的就行. 所以,政治人物所講的話選民自己要明辯是非,被政治人物騙了是最可悲的事。
他這套欺騙宣傳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將希特勒神化.

Saturday, June 10, 2006

 

TRIUMPH OF THE WILL

在第三帝國的全盛時期,沒有幾個女人像 LENI RIEFENSTAHL,那樣與希特勒有著 重要關係. LENI RIEFENSTAHL 由一個倍受愛戴的偶像電影明星改行作導演,她和 元首關係很特殊,令她享受特權的待遇,希特勒推崇她的藝術才華,特許她的影片 無須接受苛刻的審查. LENI 慷慨報答希特勒知遇之恩,把1934年的納粹紐倫堡集會拍成電影記錄片的傑 作, TRIUMPH OF THE WILL. 這部記錄片,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宣導影片.
在講臺下的那位女士就是 LENI RIEFENSTAHL.



1934年,希特勒取得德國政權已有一年時間,德國的軍事及經濟復蘇正是初現端倪。他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對電影這種新藝術形式的宣傳作用心領神會,他心目中的理想影片,是類似《戰艦波將金號》之在俄國革命中那樣的作用。而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女導演——萊妮·麗芬斯塔爾,乃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她的目標與第三帝國的宣傳部長可謂一拍即合。結果便産生了紀錄片歷史上的一部傑作,既令人頂禮膜拜又叫人恨之入骨的《意志的勝利》。 這是一部充滿無限魔力的影片,至今在德國依然身處冷宮。著名導演布努艾爾,二戰時爲美國政府工作,受命把該片剪成1小時長的影片給美國官員看,讓他們瞭解宣傳對戰爭和士氣所起的巨大作用。他回憶說,法國導演雷內·克萊爾看了本片,不禁大驚失色:“這是幹什麽?我們還沒有失敗!”直到60年代,法國電影史家薩杜爾寫他著名的《世界電影史》,還要以曾遭慘敗的國民特有的恐懼心理,對這部影片大張撻伐。這是一部“浮誇的、狂妄地把希特勒奉爲神明的影片”,他說。“《意志的勝利》是一部粗糙而非常誇張的影片……”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到了今天,我們公正地看待這部影片,不妨說它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片中充滿了誇張而令人生厭的意識形態宣傳,不惜運用一切電影手段把希特勒塑造成拯救德意志民族的救世主;另一方面,這種意識形態宣傳又是用極其精彩的方式表現出來,讓觀衆情不自禁地一反自己固有的政治理念,對希特勒及其第三帝國心馳神往。意志在銀幕上獲得了短暫的勝利。 影片一開始,便是希特勒的座機從愁雲慘霧中緩緩地顯現出來,銀幕上頓時一片光明。字幕告訴我們,“元首”正在前往紐倫堡,去“看望他的戰友們”。接下來,便是類似題材影片千篇一律的套路:歡呼的人群,慈祥的領袖,昂揚的軍隊,振奮人心的演說。難得的是在麗芬斯塔爾的鏡下,這一切都呈現出令人神往的色彩。她描寫的希特勒既不殘暴也不囂張,有的惟是頂天立地的形象和氣宇軒昂的宣言。她拍攝的德國軍隊也不似他們在戰敗國時那樣飛揚跋扈,而是純潔天真,忠於領袖和國家的信念溢於言表。惟一讓人覺得諷刺意味十足的,是她敏銳地捕捉到當時的“副元首”魯道夫·赫斯對領袖的亦步亦趨和無限崇拜。想到幾年以後,此公竟然便叛逃英國,做了邱吉爾的階下囚,實在令人有物是人非的感覺。 從這一方面講,本片倒是證明了一點,便是任何毒藥,經過巧妙包裝,都能變成可口的糖果。平心而論,時年三十有二的天才女導演,竟然能夠拍攝出這樣的傑作,真正是一個奇迹。影片既不乏女性敏感的視角,又充滿德國作品常見的大氣恢弘;通過巧妙的鏡頭視角和調度,把一個瘋狂的政治狂人塑造成全民的救星,把一支殺機四伏的野蠻軍隊塑造成國家的衛士。由此觀之,《意志的勝利》所取得的驚人成就,真值得一切企圖美化獨裁者的臣民悉心效法。 意志的勝利歷來被公認為歌頌納粹主義與神化希特勒的經典紀錄片,萊芬斯坦塑造希特勒不可撼動的元首形象,並展現百萬德軍空前之強大陣容.萊芬斯坦曾說,聽了希特勒的演講,會被他的魅力吸引,神昏顛倒,認為他是可以拯救德國之人......且讓我們回到30年代第三帝國國度,一賭希特勒迷人的丰采! *這部電影是歷史上最成功之宣傳影片,是瞭解第三帝國的好資料* *榮獲納粹國家獎,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擊敗"白雪公主",得了影展金獎,並獲得巴黎電影節法國政府大獎等一系列獎項.


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
世事難料,人生的際遇何其多。原本熱愛跳舞的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如果不是因為腳傷,而需要去看醫生,她就不會去車站搭火車,看到那一張《命運之山》的電影海報。短暫的佇足停留,卻改變了一生。
萊芬斯坦沒有搭上看病的列車,卻搭上了拍電影的列車,在途中遇到了影響她一生的過客—希特勒(Adolf Hitler)。她與這位過客,一同觀看了車外風景。因為她是不凡之人,詮釋與感受風景的方式也不同。獨特的藝術才華,畫出一幅自我愉悅的風景畫。真實的人生又如何?車窗外的風景隨時變換,時而豔陽高照,風光明媚,而時抑鬱陰沉,狂風暴雨。多變乖戾的旅程,使得萊芬斯坦最後只能潛入深邃的海底,繼續散發生命的熱量。
翻開電影發展史,從導演、攝影、製片,一直到評論家,男性一直處於主導的地位。直到蘭妮‧萊芬斯坦的出現,這樣的情形才有所轉變。她是個優秀演員,也是個有藝術天份、思路清楚、領導能力高超的導演,更是一個感受敏銳、組織力強、善用畫面的剪接好手。一位傑出、不凡的女性電影工作者誕生,女性首度成為電影工作團隊(team)中的領導者(leader)。
時勢造英雄,萊芬斯坦的電影成就,一半是因為那個特殊的時代創造出來的。如果她沒有應希特勒邀請,拍攝了《意志的勝利》(Triumph of the Will),她或許不會成為萬人注目的電影工作者;如果她不是擁有了希特勒的全力支持,或許在《意志的勝利》片中,萊芬斯坦所謂的藝術成就會大打折扣。擁有了希特勒的支持,蓮泥‧萊芬斯坦創造了不朽的名片:《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Olympia),她被讚美、她被批評,甚至因為《意志的勝利》影片,成為二次大戰的戰犯,接受審判。 她有何罪?拍了《意志的勝利》,背上了美化納粹(Nazi)黨的罪名,也成了迫害猶太人的幫兇。一部影片的影響力有多大?這背後承載的是時代使命,也是包袱、國家機制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關係。或許從蘭妮‧萊芬斯坦如何來思考、創作《意志的勝利》這部影片,可以慢慢理出這些關係。
在雷‧穆勒(Ray Muller)的《蘭妮‧萊芬斯坦自白書》(The Wonderful and Horrible life of Leni Riefenstahl)片中,萊芬斯坦一直強調:藝術與政治是兩回事。當萊芬斯坦在思考如何拍攝1934年的納粹黨全國代表大會時,她所想的只有兩件簡單的事:如何拍得有趣和如何拍得和過去的新聞片不同。有了1933年《信心的勝利》(Victory of the Faith)的失敗經驗,在《意志的勝利》中,萊芬斯坦顯然學習到如何把呆板的大會流程,轉換成驚心動魄的影像結構。 許多評論家都稱《意志的勝利》是宣傳片的經典之作,然而一部沒有旁述(commentary)解說的影片,要如何的做「宣傳」?萊芬斯坦在接受雷‧穆勒的訪問時說:《意志的勝利》這部影片和一般有旁述的紀錄片和宣傳片不同,它不是宣傳片,也不算紀錄片,它是一部藝術片(她說希特勒要一部藝術片)。萊芬斯坦否認了《意志的勝利》的宣傳功能,她只是善盡一個導演的職責,並沒有要為納粹作宣傳;她更聲稱對政治一竅不通。而萊芬斯坦是如何來拍這部藝術影片?難道只有「有趣」這樣的考量嗎?萊芬斯坦如何來選擇影片的素材?我們或許可以從神化的形象與意志的呈現兩方面,來解讀萊芬斯坦的《意志的勝利》。
神化的形象
A.希特勒自空而降 在片子一開始,希特勒搭乘飛機在雲層上飛翔。這是將希特勒神化的具體表現,把希特勒拍得像一位救世主,自天上降臨,要來拯救德國人民。當飛機穿雲層,飛到紐倫堡(Nuremberg)的上空時,希特勒彷彿以「君臨天下」的方式,來巡視屬於他的國度。
B.人民的歡呼 當希特勒一下飛機,機場擠滿了歡迎的人潮。除了穿著軍服的黨員,還有婦女、小孩,他們向希特勒揮手、敬禮,一起來迎接希特勒。當希特勒的車子駛進市區,道路兩旁早已擠滿迎接的人群,都在塑造希特勒受德國人擁護的形象。這種英雄式的迎接,在萊芬斯坦上軌道、車拍等移動鏡頭的處理,更顯現出磅礡的氣勢。
C.小女孩的笑 在人群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動人的鏡頭,一個小女孩燦爛的微笑。這個鏡頭彷彿告訴世人,小女孩沉浸在幸福之中,希特勒帶來了陽光,也帶來希望。小女孩的笑,表現了希特勒的魅力,更增加影片的說服力。 在片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少年鼓號樂隊,他們敲打著鼓,快樂的前進。還有幾個少年,墊起腳尖,想要一睹希特勒的真面目。利用小孩的純真、無邪,在畫面上製造和諧的表象,觀眾的心防很輕易就被突破。
D.向希特勒致敬的手勢 筆直地伸出右手,貼在右耳邊,這是向希特勒敬禮的方式。在片中充斥了這樣的鏡頭。不論是迎接的人民,或是納粹的黨員,千千萬萬的人都用這個方式在向希特勒敬禮。在片中,最突出的是一個婦女抱了一個小孩,跑出人群向前和希特勒握手,握手之後,小女孩也做了一個希特勒式的敬禮(這樣的敬禮動作,連三歲的小孩都會)。 這個鏡頭告示了天下,希特勒是童叟無欺的,擁有親民、愛民的一面。鏡頭中的情境,美化了希特勒的獨裁形象,也掩藏了希特勒的重重禍心。在台灣的戒嚴時期,媒体中的領導者,也常有這樣的鏡頭出現。在這方面,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E.“Hitler” “Hitler” 在片中,納粹黨員在台上說:“The party is Hitler, just as Hitler is Germany and Germany is Hitler. ”,說完後即帶領群眾高呼“Hitler”“Hitler”。這樣白話、赤裸地說出希特勒所代表的意義,得到了千萬群眾的認同。希特勒是受人擁戴的,這一點是無需懷疑的。 而萊芬斯坦在拍攝希特勒時,也特別的取景拍攝。她用仰角,讓希特勒看起來很崇高。又拉背(Over Shoulder)拍攝,看到千萬的德國人民在參拜希特勒。還有許多夜間行進的鏡頭,納粹黨員持著火把,唱著軍歌前進。像是在進行朝聖的宗教儀式。“Hitler”“Hitler”,像是個救世主。如此神化希特勒,像似著了魔。
意志的呈現
A. 萬字旗的運用 在《意志的勝利》的片中,有一個萊芬斯坦最喜歡的鏡頭,那就是納粹黨員持著有「卐」的黨旗,整齊地行進。她用了一顆長鏡頭遠拍,千萬支旗子密密麻麻的疊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畫面。萊芬斯坦認為,這樣的鏡頭運用比較有喜慶的感覺。 除了這個鏡頭外,在片中我們不時發現,「卐」這樣的符碼一直出現,如街道上、廣場上、大禮堂懸掛的巨幅的「卐」黨旗,和納粹黨員的「卐」臂章。 「卐」這個符碼,是希特勒青年時期的偶像──奧國的泛日耳曼運動舒尼爾(Georg Ritter von Schenerer),率先使用的,具有「主宰種族」(Master Race)的意函。在這個符碼之下,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的服從精神,有消滅種族敵人(指亞利安人Arany的敵人)的意識型態;還有排猶(指猶太人)思想。希特勒使用這個符碼,製成黨旗、黨徽,用此來號召黨員,凝聚對黨的向心力。進而使用它成為征服世界、消滅劣等種族的精神象徵,任何有納粹的地方,都可以見到這個符碼。 這些「+」符碼,重覆地出現在片中,形成一種意象(image),強迫觀眾注視,在強化觀眾對納粹的認識,進而希望能牢記、認同,是一種灌輸納粹思想的高明做法。
B. 有力的肢體語言 在片中,只要有人在台上講話,不管是希特勒或是赫斯(Hess),或是任何一位納粹黨員,都能慷慨激昂、熱血奔騰地揮動他們的雙臂,侃侃地演說。有力的肢體語言,塑造了納粹的堅定不屈形象,也在宣誓納粹的意志與決心,看了令人動容,也會深受鼓舞。這樣的鏡頭不知是否萊芬斯坦刻意的選擇? 還是納粹的黨員都是如此的善於演說?
C. 喊話的力量 呼喊口號,本來就有振奮人心的作用。藉由群眾的一起發聲,希望強化彼此的意志,相互融合成為一個共同體。這種方式雖然非常教條與愚昧,卻可以製造出一起相互與共的情境。群眾在經過這樣的洗禮之後,可以找尋到信仰的目標、自我的說服理由。 在片中,年輕的黨員手裏拿著鏟子,嘴中喊出「我們站在這裏,已經預備好了,把德國代入新時代。」,然後一位黨員問其他黨員來自何處,黨員們一一回答「弗利斯蘭(Friesland)」、「巴伐利亞(Bavaria)」、「黑森林(Black Forest)」、「多瑙河(Danube)」等。將這些喊話、問答剪輯在一起,呈現出黨員來自四面八方,共同為納粹效力,達成一起建設新國家的神聖使命。
D. 英挺的男性側臉 這些喊話的年輕納粹黨員,在萊芬斯坦的鏡頭中,都亮出了漂亮的側臉。在萊芬斯坦的攝影美學中,男性要從側面給燈光,勾出臉部輪廓,才是最佳的攝影。 看看萊芬斯坦的鏡頭,大多數的黨員說話鏡頭,都是中景或特寫的取景,可以清楚的看出男性的側臉。直挺的鼻樑、銳利的眼神,溶入說話時的嚴肅表情,除了呈現對「血與土」(Blood and Soil)的信仰外,也在展現對自我族群的優越感與自信心。
E. 現場音與配樂 在聲部的處理,萊芬斯坦捨棄旁述的解說,巧妙的運用現場聲音及配樂。現場的聲音來自:人群的歡呼、黨員呼口號、樂隊的演奏、行進的軍歌。而赫勃特‧溫茲(Herbert Windt)的配樂,像是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歌劇,能充份的營造氣氛。豐富的聲部,達到了煽情的效果,在配合畫面,不能不相信,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臨了。 如果以這些被選擇出來拍攝的素材,用來斷定萊芬斯坦有美化希特勒、讚美納粹的罪嫌,萊芬斯坦一定不服氣。因為她一直認為,她只是善盡導演之責,讓影像充份說話(frames talk),再選取拍攝一些有趣的事物;她只是在映像之間,尋找一種有關聯性感覺。就像是作曲一樣,在影片適當之處加上一些高潮。如果她不懂政治,要如何剪輯?她認為這只是技巧問題,一個片子有開始、有結束,中間再加上兩、三句「激動人心」的話,這樣片子就會很好看了?。如此看來,萊芬斯坦的確善盡了她的導演之責,讓《意志的勝利》成為一部好看、有趣的藝術片。 然而,《意志的勝利》在主題及意識上,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讚美希特勒、歌頌納粹。從一些呼喊口號的內容來看,我們又可以發現高度的政治敏銳。如片中: “You are not dead. You live in Germany.” “For our future is Germany. Our today is Germany. And our past is German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with us, body and soul.” “The party is Hitler, just as Hitler is Germany and Germany is Hitler. ” 這些帶有強烈種族意識、國家主義、納粹獨裁的話語,顯然不止是有趣而已。 再從片中一段年輕黨員互相問答來自何處的段落看來,萊芬斯坦顯然要刻意營造四面八方共組一個國家的形。
萊芬斯坦真的是對政治無知?真的不懂宣傳的技倆?這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從這些「激動人心」的話語,萊芬斯坦的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膏藥,舉世皆知了。 萊芬斯坦再度觀看《意志的勝利》的影片時,她指出了另一個得意鏡頭:廣場上三面巨幅的納粹黨旗中間,萊芬斯坦架了一架昇降的攝影機,可以垂直上、下拍攝廣場的大場面。
片中還有許多上軌道、昇降機、車拍的鏡頭,萊芬斯坦儘量得讓攝影機移動〈她認為這樣的鏡頭比較有趣〉。剪接時,分出章節段落,在由各別的元素,不斷堆砌主題。雖然納粹的黨代表大會,幾天的活動內容大同小異,在萊芬斯坦具有韻律、敘事的剪接下,從影片開始到結束,內容完整而不拖泥帶水,現場的氣氛可以完全展現。影片在流暢之展開,向前推進,展現了萊芬斯坦的高度剪接功力。
看《意志的勝利》來分析「意志」如何「勝利」,這是「有趣」的題目。拋開萊芬斯坦個人的藝術成就不談,如果沒有希特勒的全力支持,給與大量的經費拍攝,萊芬斯坦縱然有雄心壯志,恐怕也只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歎。 在二次大戰前夕,《意志的勝利》的影片推出,造成了德國納粹強盛的假象,德國人民在希特勒的洗腦之下,盲目地走上戰場,為國族奮戰。
《意志的勝利》是不是助長二次大戰爆發的幫兇呢?萊芬斯坦說不是,吊詭的是《意志的勝利》卻是在為納粹宣傳的環境中,被創造出來的。1935年的德國國家電影獎,由執政的納粹黨頒給了《意志的勝利》,得獎的原因是:這是一部合時宜的影片。國家機制影響個人創作或國家機制控制個人創作,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萊芬斯坦口口聲聲地說藝術與政治是兩回事,但藝術也有服務政治的時候,《意志的勝利》可以說是代表作。對於藝術服務政治的迷思,不知萊芬斯坦是否有深一層的體會?
1993年,二次大戰後的五十多年,德國導演雷‧穆勒拍攝蘭妮‧萊芬斯坦的紀錄片,讓沉寂多年後的萊芬斯坦有機會說出許多的心中話,她眼中閃出光芒、侃侃而談拍攝《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的種種事情。為了要拍攝《奧林匹亞》中的撐高跳鏡頭,萊芬斯坦要在跑道旁挖地洞,奧委會不准,萊芬斯坦便哭訴著說,如果拍不到這鏡頭,影片就完了。最後,她還是如願以償。不妥協、尋求解決之道,是萊芬斯坦拍片的基本態度。追求完美的專業及敬業的態度,令人佩服。
二次戰後,德國戰敗。萊芬斯坦不能倖免於難,她被逮捕,她被審判。雖然沒有證據可以判定她是納粹黨員,卻被世人認定為納粹的同情人,受到世人的譴責與咒罵。我們無法判斷,萊芬斯坦是否真的無意識做了政治宣傳,還是經過多年後,她已遺忘當初拍片時的思維,但從她一手創造的《意志的勝利》,美化希特勒、讚美納粹,卻是歷歷在目的最有力的證明。萊芬斯坦曾說,聽了希特勒的演講,會被他的魅力吸引,神昏顛倒,認為他是可以拯救德國之人。如此說來,在不知不覺中,萊芬斯坦已經受了希特勒的蠱惑,這也難怪會有《意志的勝利》這樣片子的誕生。
從這樣的角度看來,萊芬斯坦也是納粹的受害者。 在《蘭妮‧萊芬斯坦自白書》片尾,導演雷‧穆勒訪問萊芬斯坦,有一段精采的對話: 雷‧穆勒〈以下簡稱雷〉:這個國家還在等著你公開說一句「我做錯了、我道歉」? 萊芬斯坦(以下簡稱萊):道歉還是不足夠的,但是我不能把自己碎屍萬段,毀滅自己,那麼可怕,這半個多世紀來,我也在痛苦啊!我一天不死,事情也不會完了,那麼不可思議的一個負擔,即使道歉了也是不足夠,表達得太少了。 雷:一而再地看到說你無可挽回的文章,你不難過嗎? 萊:當然難過,它讓我非常的傷心,它是源源不絕的,人們總是不停地說我必需忍受它。它在我生命中投下如此的陰影,死亡或許可以是個解脫。 雷‧穆勒:我覺得人們在等待你承認自己的罪? 萊芬斯坦:你這是指什麼呢?我有何罪?我可以真的後悔拍攝了那部1934年的黨代表大會的影片《意志的勝利》,我不能後悔曾活在那個時代裏,我沒有說過一句反猶太的話,沒有寫過一的反猶太的字,我從來就不是反猶太主義者,我從來沒有參加過納粹黨,我倒底有何罪?告訴我啊!我沒有投下任何原子彈,我沒有告發任何人,我的罪到底出自何處?
從這段對話,我們發現萊芬斯坦曾認真地思考過,《意志的勝利》所造成的影響。這個影響不止對她,也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世人。萊芬斯坦是盲目於政治、著魔於電影的創作者嗎?這個答案,或許不再重要了。 對世人而言,蘭妮‧萊芬斯坦是有罪的;因為德軍戰敗,她成了戰犯。如果能改寫歷史,德軍在二次大戰勝利,蘭妮‧萊芬斯坦便成了亞利安人的民族英雄。一部影片,竟有如此大的魔力,是萊芬斯坦所無法想像的。
在度過狂風暴雨的日子,隱居的萊芬斯坦雖然不能再拍片,但她的創作生命卻沒有中止。當她深入非洲大陸,到達蘇丹南部的紐巴族部落,她又開始從事原住民的影片及靜照創作。到了1970年代,她潛入海底,展開另一段海底的探險。旺盛的創作力及驚人的體力,都令人佩服、讚歎。 在萊芬斯坦首度執導的影片《藍光》(The Blue Light ,1932),她自己扮演了巫女君塔(Junta)的角色,彷彿預言了她的一生,要被愛也被恨。雖然被恨,對於自我堅持的理念,卻也不曾動搖。她的意志力,戰勝了外來的攻訐、戰勝了多乖的命運,也戰勝了內在的掙扎。她的意志力,使她長壽;像個女巫,繼續變化萬千,讓世人歎息、咒罵。 意志如何勝利?從萊芬斯坦身上,我們找到了最佳的註解。

 

意志的勝利 DVD




意志的勝利 DVD.
美國原版,英文字幕,德語發音.
此部片子有壯盛的WAFFEN SS及STORM TROOP, RAD,希特勒青年軍的閱兵分列式. 由希特勒擔任閱兵. 還有希特勒和副元首及各級納粹黨頭子振奮人心的演講.最後還有全體黨員合唱納粹黨歌.作為結尾.

Wednesday, June 07, 2006

 

納粹警察鷹記標章


納粹警察帽子上的鷹記標章.
"Mot.Vehrkehrsbereitschaft" EM/NCO'S SHAKO EAGLE. (Tschako Adler)
Roughly, 3 1/8" tall, 3 5/8" wide, single piece, fire gilted, die stamped alloy, construction, right facing eagle features out-stretched wings and is superimposed on a vertically oval, opened top, oak-leaf wreath with the eagles wings extending beyond the outer edges of the wreath with a roughly, 5 7/8" wingspan. The eagle and the wreath are nicely convexed to fit the contours of a Shako and both have nice high relief detailing. The hollow backed reverse is a mirror image of the obverse and has had both inset, soldered attachment prongs intact. The reverse is well marked with the embossed manufacturers logo of a stylized, "A", indicating manufacture by F. W. Assmann & S鐬ne Lenscheid. The eagle retains all of its fired gilted finish with a couple of small black paint splatters.

Tuesday, June 06, 2006

 

海軍禮刀


海軍禮刀
上有松鼠蝕刻紋飾 , 刀面並有精緻雕花.

 

 

 

Kreigsmarine sword

























二次大戰德國海軍禮劍, 有鷹記標章, 極為少見.
Exterior of the reverse folding guard is stamped with the control number "O.1416", indicating it was the property of "Ostseestation", headquartered at Kiel, and is additionally stamped with the Kriegsmarine Eagle/swastika over "M" ordnance stamp. Underside of the reverse folding guard is stamped "20" while the underside of the crossguard is stamped with a closed winged, stick-bird style, eagle-over-"M".

Monday, June 05, 2006

 

WW I M16 HELMET


一次大戰德軍M16鋼盔

 

二次大戰德軍禮刀GERMAN DAGGERS OF WORLD WAR TWO


二次大戰德國禮刀圖鑑
GERMAN DAGGERS OF WORLD WAR TWO
導讀:YANG DAVIDSON 圖片:Schiffer
只要是二戰德軍迷一定都了解,當時德軍裝備是所有國家裏設計最精密、品質最好的裝備;而在服飾中,又以禮刀最為醒目,所有高級禮刀都是出自德國 SOLINGEN刀廠,由最優秀的刀匠用最好的材料精雕細琢而完成的藝術作品,以提供德國高級將領及軍官佩帶。
也因此,當今最不容易收藏的納粹珍品也非這些禮刀莫屬,面對如此天價的商品,美國Schiffer公司特別集合了一流收藏家來向讀者獻寶。
二次大戰德國禮刀,承襲了德國普魯士貴族軍官的傳統榮譽,充分顯露出軍人的威嚴與權力,這套書蒐集了德國陸軍、海軍、空軍、武裝親衛隊、衝鋒隊(Sturmabteilung)、國社黨機動軍(NSKK)、帝國勞動隊(RAD)、希特勒青少年團、航空協會、紅十字會、警政部、海關、國家鐵道、狩獵協會、槍會等單位所使用的款式,清晰呈現各式各樣禮刀之刀柄、刀刃、刀鞘、禮服吊帶等圖紋設計,以及刻工、 銘文、裝飾圖樣,充份表現德國細緻之工藝技術,內容包羅萬像。
看完之後, 令人激起想蒐藏幾把禮刀之欲望.
本書另有介紹 SOLINGEN刀廠及其博物館,若是有機會去德國可不要忘了前往參觀一下;此博物館還可以看到有第三帝國之鷹記標章之禮刀。(現在德國還是禁止此一標章)
以下例舉書中具代表性之禮刀供大家參考.

P82



此為空軍第一型(早期型),有鐵鍊直接吊在吊環上,握把為皮製,並有金屬線纏繞,還有裝飾繩結,握把頂端及下端有反萬字徽,刀面上的刻紋非常精緻。










P21



此兩支禮刀,左為陸軍,右為空軍第二型,同為E&F HORSTERT廠製。其握把為真的象牙,其上有陸軍及空軍之鷹徽,非常精緻。陸軍握把頂端有橡葉紋飾。空軍則為反萬字徽外繞橡葉紋飾,握把並有金屬線纏繞。握把下方都有橡葉紋飾。刀鞘表面上有鵝卵石顆粒狀紋路。









P31
此為陸軍,刀的兩面有蝕刻花紋。並有1939-1940之年代字樣。其握把為當時極稀有的塑膠類物質。(當時德國之化工業非常發達,德國在大量使用化工產品時,其它國家並沒有使用)

P72


此為陸軍, 刀面上水紋狀是使用特殊「大馬士格」鑄造法(artificial Damascus steel blade)打造出來的刀面。上有刻字. (Mehr sein als scheinen)(Be more than you appear to be)。握把上端圓頭為黃色之琥珀。裝飾繩結(knot)為銀色的。








P139



此為 空軍第二型,使用特殊「大馬士格」鑄造法(artificial Damascus steel blade)打造出來的刀面。握把為塑膠材質,有金屬線纏繞。









P159


此為海軍第二型,及其吊帶。握把頂端為銅製納粹鷹記標誌,握把為象牙並有金屬線纏繞,刀鞘為銅製。右邊為其禮服吊帶,吊帶扣環上有獅頭裝飾。因此刀為全新未使用,所以原來的包裝紙袋依然保留著,其上有SOLINGEN及其刀廠 EICKHORN字樣,松鼠圖案為刀廠之標誌。









P215


此為海軍最高榮譽戰功,所得到之高級禮刀。此人同時也得到橡葉帶劍騎士十字勳章。握把頂端反萬字標誌上鑲有碎鑽十七顆,握把由鑲金橡葉纏繞。刀面為「大馬士格」刀紋,刀鞘上有橡葉紋。







P290
此為衝鋒隊(Strom troop)高級軍官用禮刀。握把頂端及下方有橡葉雕飾花紋,並有SA及鷹記徽章,握把為木製。刀面刻字為 Alle für Deutschland(All for Germany)。刀鞘為金屬外包一層皮革,禮服吊帶亦為皮革製。
P298
此為衝鋒隊(Strom troop)高級軍官用禮刀。與上頁相似,其吊帶為金屬製,鍊條上刻有反萬字字樣。
P324


衝鋒隊(Strom troop)隊長羅姆(ERNST ROHM)專用禮刀。唯一一把有SA(衝鋒隊)及SS(武裝親衛隊)兩種徽章字樣標誌在握把上之禮刀。因此刀不知現在何處,只有早期的圖片可以參考。
註:
1925年羅姆幫希特勒組建了另一支準軍事組織「衝鋒隊」。這支由退伍軍人和流氓組成的隊伍最早是
用來維持納粹黨會議秩序,保護納粹黨領袖們的。但是在1934年6月由希姆萊和海德里希發起的『長刀之夜』行動血洗衝鋒隊,希特勒以犧牲羅姆為代價換取了德國國防軍的感激與信任。

P335


極少見之SA elite security force 禮刀。握把頂端有鷹記標誌,下端為SA標誌。刀面有其刀廠CARLEICKHORN之松鼠圖案。禮服吊帶為錦緞布料製成。













P392


武裝親衛隊(SS)之長短禮刀。握把上有 SS字樣,並有裝飾繩結。短刀之吊帶為金屬製,上有SS 及骷髏頭圖案。









P400


SS高級軍官禮刀。 握把上下端有橡葉雕飾花紋,並有SS及鷹記標誌。刀面刻字為,Meine ehre heisst treue(My honor is my loyalty),亦為大馬士格刀紋。刀鞘外包皮革,吊帶也為皮革製。







P461-462



帝國機動隊(NSKK)之禮刀。因NSKK為SA之前身,所以其標誌是相同的。其金屬吊帶為鷹記標誌及反萬字標誌。






P463
帝國機動隊(NSKK)之另一款禮刀。握把頂端有橡葉刻紋,下端有NSKK字樣及鷹記標誌。刀鞘與陸軍禮刀相似。禮服吊帶為皮製。
P675



政府官員禮刀。握把為精緻貝殼,上端為鷹頭,下端為鷹記標誌。刀鞘與陸軍禮刀相似。








P707




消防隊之高級刻紋斧頭,其精緻之刻紋為橡葉圖案。












P964-965



戈林元帥之獵刀。握把上下端鑲有各種高級寶石,頂端為大片橡葉圖案,握把亦為象牙製。刀面兩面都有反萬字標誌。刀鞘上之精緻刻紋為戈林的獵物,包括牛、羊、豬、鹿,刀鞘頂端正面(P946)為戈林家族徽章圖案,其為一隻帶著盔甲的拳頭緊握一只銀杯。刀鞘頂端反面(P965)為反萬字標誌,周圍繞著細寶石,左右各一片橡葉圖案。
以上例舉皆為具代表性之禮刀,其餘不勝枚舉,限於篇幅大小,無法仔細說明。
若想要仔細欣賞。 只有買書來看才是上策。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